渔歌子语文教案

时间:2024-06-04 19:31:49
渔歌子语文教案

渔歌子语文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渔歌子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渔歌子语文教案1

知识目标:

1、 学习“塞”、“笠”、“蓑”三个生字。

2、 朗读课文,背诵《忆江南》。

能力目标:

1、 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两首 词的意思。

2、 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 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化的情感。

3、 学生感悟这两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 美、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两首词的意思,根据这两首词所描绘的景物,想像画面,并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同学们为我们展示了你积累的这么多的古诗,

让我们回到了古诗国度之中。诗和词都是我国古代诗歌发展的高峰,成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宝贵的文学遗产,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词人张志和的一首词《渔歌子》(板书)。

我们学过词吗?一起背一背吧(《忆江南》)

2、预习中同学们收集了很多资料,你对词了解多少?你知道词和诗的区别吗?(课件出示诗与词的区别)

师小结:诗的格式整齐,每句字数相同,像我们课前背的,有五言的,有七言的,有四句的有八句的,而词句式长短不一。诗是脱离音乐的,而词和音乐曲调同了一炉的。

3、太好了,我们又学习了一个新的语文知识。关于本课将要学习的词《渔歌子》你知道多少?它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你还知道有关他的什么情况?(把你收集的资料展示出来)

生展示所收集整理的资料,师相机点拨。

二、初读,感知韵律

同学们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非常强,这些都会帮助我们更深更好的学习这首词。现在就让我们来领略这首词的风采吧,(出示课件)师读词(配乐)。

1、你们喜欢这首词吗?

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词

第一遍,希望你注意诗中的三个生字,把词读准(课件出示生字)。

第二遍希望把词读顺,读出词的节奏

2、指名读

第一名读,请其他同学听他的读音是否准确。

第二名读,请其它同学听他的节奏,是否有韵律,他读的是哪种韵律?(其他同学修正)

师指导,首词可以用不同的节奏来读,多读几个速度和停顿时间可以不一样,但一句话中的节奏必须一样。还要注意断词时要音断而意不绝。

3、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节奏,自由的将这首词再读一遍。

师:谁愿意展示你对词的初步掌握。

生自愿组合读词。

三、品诗,体会情感

1、同学们读得真好,节奏掌握得恰到好处,我们常说诗情画意,读词,不但要把它诗正确读好节奏,更重要的是读“情”读出诗中的“情”,作者的“情”更要读出你的“情”你的感受。

2、你觉得诗中哪句话最能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最能打开你情感的闸门,放飞你多姿的想象?

3、指名答,齐读“斜风细雨不须归”。这一句寓情于景,也是全词的中心句。

4、这句话什么意思?你体会出作者的什么感受?

(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衰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写出了悠闲自得之情。)

四、精读,想象意境

1、古人说:感知于外而受之于心,作者是看到了什么景物让他如此的留连不返呢?

(白鹭、桃花、鳜鱼、微风、细雨)是呀,这是一幅多生动的自然的春天的景象,你有感受吗?(美)是呀,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难怪词人——

齐:斜风细雨不须归。

除了身外景物之外,还有作者生活中的原因,使他流连不归,请同学们结合,张志和的资料来想一想。

(因为他年少就步入仕途后又遭免职便流浪隐居于江湖,所以他不爱官场爱自由,更爱祖国的壮丽河山。)

这美丽的画面,闲适的情怀你能想象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

教师配合课件中的画面和音乐有感情的加入旁白:

(词人张志和,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他对江南春景深情赞助以及淡泊功名,流连山水的人性情怀,在词中表露无遗。你看,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初春的西塞山刚蒙上几分绿色,远远望显得更加柔美,从水田里飞来的白色鹭鸳在山上低徊,引来了成群的鹭鸳轻盈的飞翔于山间、江上,也轻轻落于船头,与渔人一共荡舟江面,淡黄的鳜鱼时而跃出水面,时而潜入江中,粉红色的桃花开得正盛,花瓣落在春水碧波之上,悠闲的渔翁头戴青色的斗笠,身披草绿的蓑衣,停舟于春波之上,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可有心的作者又为它染上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了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如此宁静又美好的画面,)难怪——齐:斜风细雨不须归。

师:这样一幅超凡绝尘的美景,词人张志和用他的千古绝唱将它释怀。

我相信现在很多感想一定充满了你的不脑袋,你想怎样来理解这一首词中的意境呢?回忆一下,我们都用过什么方法来理解诗文呢?

生踊跃回答,教师出示课件,(有感情的朗读、有个性的理解诗词、准确的概括中心、色彩明丽的绘画、优美的填词演唱、编成朗朗上口的拍手谣。)

学生讨论5秒钟,找出喜欢的方式,要求尽量与其它组不重复。

师:在小组活动对老师希望你一定要抓住对诗的理解,出示(课件)。那么好了,快点行动吧。

重点抓好词的理解,反复说透。

汇报的.顺序:一读,要求加入理解和情感;二解;三概括;四画;五歌谣;六唱。

师小结:这么美的图画,这么悦耳歌谣,这么动听的歌曲,老师相信,对这首词你一定有新的感受了,让我们尽情的把你的情感读出来吧!

齐,老师也读

师总结做情感的升华:你们的诗声让我仿佛再一次观看了绝美的画面,祖国万里山河美景不胜收,希望同学们继续收集写景的诗篇作为积累。

在朗朗的诗声中,我们即将结束今天的学习,我要祝贺每一们同学,你们不仅学习了《渔歌子》,还掌握了学习古诗词的方法。虽然词人已作古,但是你们让他的情,在我们这一方小小的空间中粒粒再现,你们继承了他博大的情怀。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学诗吧,爱诗吧,我相信,我们中华民族的这一颗瑰宝只有在你们的身上才能尽显光华。

渔歌子语文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会《渔歌子》 ……此处隐藏6646个字……>

(1)根据注音自读两遍,读准字音。

(2)同桌检查读。

(3)齐读,欣赏配乐朗读,学生再读。

(4)学习生字生词。借助图片认识白鹭、鳜鱼、箬笠、蓑衣。

(5)对照诗词后的注释,想一想诗词中每句话的大概意思,小组合作学习,不懂的可以讨论可以问老师。

(6)全班交流诗词大意。

(7)词讲究韵律,让我们一起双手击掌,打出节拍,随节拍读。

三、品味词中画,画中情

1.思考,词中介绍了几种景物?你能看出是什么季节的吗?

2.在作者的描述中,不仅有景还有人,不仅有色彩还有声音,不仅有动态描写还有静态描写,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展开你丰富的想象,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听到了、闻到了或感受到了什么?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一写或画一画。

3.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展示。体会出词中有画。

4.作者写的这些景物给你的印象怎么样?这色彩明丽的“画”在表达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哪位同学能把作者这种轻松愉快的心情读出来呢?

5.面对垂钓者,你有什么想问的吗?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指名学生回答。

我们只有了解作者是在怎么样的心境中写下的这首词,才会对诗词所折射出的情感有更深的了解。阅读资料,思考,指名学生说一说“不须归”还有什么含义。

6.作者的大哥张松龄担心弟弟在外面受苦,特地写了一首词《和答弟志和渔父歌》,劝弟弟回家。(课件出示张松龄的《和答弟志和渔父歌》:乐是风波钓是闲,草堂松径已胜攀。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

(1)师生一起来对读两首词。

(2)志和啊,你为何不归?指学生回答。

(3)让我们一起读出张志和的心声吧。

四、有感情朗读、吟唱。

1.郁郁葱葱的西塞山附近,桃花盛开,白鹭飞翔,碧波粼粼,鳜鱼跳跃,好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光,头戴青斗笠,身披绿蓑衣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不想回家。同学们,让我们伴随优美的音乐,把作者悠闲愉悦的心情读出来吧!

2.一首优美的词也是一首优美的歌,这首传唱千年的词也改编成了一首歌,我们一起唱起来吧!

五、把这首词画成一幅画,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词。

板书设计:

渔 歌 子

唐 张志和

景 美丽如画

不须归

人 悠闲自在

渔歌子语文教案8

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词中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3.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词。

2、体会诗词所表现的内容、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词题

我们已经学过《忆江南》这首词。忆江南称这首词的词牌名。今天,

我们要又学习一首词,题目是《渔歌子》。跟老师读,渔歌子是这首词的词牌名。

二、疏通词句,感知词意

现在,请每位同学,把这首词读上2分钟,注意做到两点要求,第一

要准字音,做到读得字正腔圆;第二,读通顺,读出节奏,试着读得有板有眼。

1、 学生自由读诗

2、 请个别学生读,(其他学生听他是否把字音读准),再请学生读出节奏(

其他学生听,他哪里作了停顿)

3、 全体学生齐读一遍(读准音,读出节奏)

4、 这首词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带着这样的印象读一遍

5、 这首词在描写什么?让我们静静读这首词,联系课文中的注解,结合课文的插图,试着想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

三、解读画面,品味词境

(一)我来出个题目,了解你对这首词的掌握。

看到的——

1、 你在词中看到了哪些景物?(课件出示)

2、 谁来读这些景物,把景物读进同学们的脑海中去

3、 谁能根据这首词,把景物的特点读出来?

4、 你还看到了什么?除了景物还有许多丰富的色彩呢,你看到了吗?

听到的——

1、听到了什么?(听,清脆的鸟鸣声,潺潺的流水声,还有鱼儿跳跃的声音,仿佛还能到微风,细雨的声音)

闻到的——

1、你还闻到了什么?

2、师小结

3、你觉得这是个怎样的地方?(风景优美,幽静,秀丽,美如画卷)

4、你带着这样的感情读(个别)

(二)如果让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那里的风景,你会怎么介绍吗?给你们两分钟时间准备。

1、 生练说

2、 交流

3、小结:多么秀丽的江南美景呀。作者张志和仅仅用了27个字把这些美景尽收眼底,让人浮想联翩。真是词中有画,画中有词。不禁让我们诵读这首词。(师生配合读)

4、 好一个不须归(板书:不须归)

四、熟读成诵,进入心境

好一个不须归呀。如此秀丽的水乡美景,我们陶醉了,我们——不须归,还有谁也不须归?(渔翁,张志和)渔翁就是张志和,张志和就是渔翁

1、他不想回家,在哪里做什么?(垂钓)

2、创设情境,随机拓展《渔歌子》三首

他恋上了垂钓,不想回家。我们仿佛看到,在一个月明人静的夜晚:

青草湖中月正圆,巴陵渔父棹歌还。钓车子,橛头船,乐在风波不用仙。

你看到了——

我们又看到在一个秋风瑟瑟的日子:

松江蟹舍主人欢,菰饮莼羹亦共餐。枫叶落,荻花干,醉宿渔舟不觉寒。

你看到了——

我们还看到,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

霅溪湾里钓渔翁,舴艋为家西复东。江上雪,浦边风,笑著荷衣不叹穷。

你看到了——

1、 生质疑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

2、 了解作者及诗文的背景

3、 生回答,师总结

是啊,他厌恶官场上黑暗险恶,厌恶哪些阿谀奉承,看破庸扰的红尘,他想把心放回大自然中,回归宁静,回归本真。他自称自己为“烟波钓徒”

4、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境一起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分大组读)

5、 他真的是在钓鱼吗?老师查询了资料,他钓鱼从来不放鱼饵,你说他

在钓鱼吗?他钓的是美景,钓的是一份心情,钓的是悠闲自在的生活。(板书)

6、 让我们悠闲自在地读一遍(男女生读)

7、 小结:秀丽宜人的风景,让人不须归,悠闲自在的生活,让人不须归。

10、回读:最后让我们一起回味这首词。(配乐背诵)

五、布置作业,延伸课外

1、结合《渔歌子》作一幅秀丽宜人的水乡风景画

2、课外阅读《渔歌子》五首

《渔歌子语文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