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说课稿模板锦集八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说课稿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说课稿 篇1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民美术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第四课的内容。
在新课标的学习内容中,属于九大模块中的美术鉴赏模块,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走进意象艺术,即通过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等方法,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联系文化情境,认识(美术作品)的意义、形成和风格特征。逐步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充分的认识到古代人民留下的璀璨的艺术遗存,形成热爱中华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立场。
二、学情分析
高中的学生是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活跃的时期,并且思维独特,在美术发展方面则处于向写实期发展的阶段,在知识上已具备了一定的绘画知识与技巧,而且有一定的审美意识。
三、教学目标
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认识到意象艺术是美术作品常用的表现形式之一。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欣赏的过程,学生能够对意象艺术有认识和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中外的意象艺术作品,可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
重点:了解意象艺术在美术创作中是常见的一种表现形式。
难点:理解意象艺术的创作构思,以及意象艺术和作者个人主观意识的整合。
五、教学方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开展教学活动。分别是情景教学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在学法上我准备采用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中进行分析讨论,在操作中发现并进行自主探究和评价,从而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六、教学过程
针对学生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精心设计好导入,无疑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它的目的是引人入胜,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到活动中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我将多媒体播放具象艺术品-冷军的肖像画,以及马蒂斯的《马蒂斯夫人像》,并请学生思考问题:“同是表现女士的肖像,为什么作者在表现时的形式不一样呢?”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由此便引出我今天的课题走进意象艺术。
(二)交流讨论,体会意象艺术作品特征
在本环节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我设置了2个活动来引导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
1.直观感知
首先,我将采用讲授法与展示法相结合的形式,引导学生观赏蒙克、梵高、达利的作品,并提出问题:“这些作品给你的感受是什么”?我的学生可能会回答奇特、怪异、荒诞等等。在学生对意象艺术有一个初步的感知时,继续追问为什么蒙克会把人物画成骷髅般,把天空画成火一般的红色呢?通过初步的欣赏与观察,学生能够自主的感受意象美术画家是按照它们所感觉到的样子来表现世界的,其时空和形象都是意象性和主观的,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意象艺术的兴趣。
2.形式分析
而后,我将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寻找答案。展示朱耷的《鹌鹑图》,培根的《被牛肉片包围的肖像》,并放大其中朱耷的《鹌鹑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问题:“”面中描绘了什么样的内容?为什么朱耷会这样去表现画面呢?他想表达的意图又是什么呢,学生前后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鼓励他们相互交流,大胆发言,通过这样的安排,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了解意象美术更倾向于心理的真实而不是眼见的真实的传达,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并在合作探究中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独立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小组讨论
教育家弗赖登塔说过:“学习唯一的正确方法就是实现再创造”。
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课堂练习讨论时间,并结合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组讨论环节:1欣赏大屏幕上的意象作品,说一说画家为什么这样画?,2选择书中的一幅意象作品分析讨论它的特征,这样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完成,提高课堂作业效率,并增强学生量力完成作业的自信心。
(四)展示评价
在讨论结束以后,我会采用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请一个小组上台来说一说他们讨论的结果,在本环节中,我会尊重个体差异,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以鼓励、肯定为主,多从建议性评价出发,培养学生敢于接受别人的“指正”。
(五)小结作业
在课程即将结束时,以回顾式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重点加以回顾,对本节课的知识走进意象艺术进行归纳和梳理,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有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的认识。
最后,为了学生能有更高层次的提高,我会建议学生课下多多参加展览,领略不同的意象艺术的特征。
七、板书设计
以上就是我对于教学程序的设定,在板书设计方面,为了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设计,分别是课题、基本特征示意图。
说课稿 篇2教材简析:
课文主要描写了生活在槐乡的孩子们采槐米的经过,赞美了槐乡的孩子们纯朴勤俭、吃苦耐劳的品质;虽然采槐米是辛苦的,孩子们却从中获得了快乐,他们的童年生活也因此变得丰富而充实。
课文语言朴实、轻快,带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在作者笔下,本来是辛苦的劳动,却变得轻松而快乐。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教学准备:槐树枝、课件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师:(举起槐树枝)问:这是什么?
生:这是槐树枝。
师: 对,是槐树枝。有这么一个村子,山上长满了槐树,村子里生活着一群孩子。你们想看看这个村子和这些孩子吗?(板书:《槐乡的孩子》)。
生:想!
师:(播放课件、观看画面、欣赏音乐)看完后问:你们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美丽的大山、高大的槐树和漂亮的槐花。
生2:我还看到了槐乡的孩子们生活得很快乐。
二、 初读感知
师:你们观察真仔细。槐乡的景色确实很美丽。让我们到《槐乡的孩子》这篇课文里去更 ……此处隐藏9726个字……比金钱更重要?(启发学生说出关怀、互助之类的词语)
(五)、练习巩固,加深理解《诚实与信任》
1、学习本课生字,用钢笔描红。
2、学习本课生词,读读写写。
3、这篇课文为什么要用“诚实与信任”做题目?想一想,还能换个题目吗?
(六)、拓展延伸,升华主题
这部分让学生联系自己已有经验和知识,并利用学生课前收集的名言或诗句,让学生将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与大家讨论分享,由文及己,满足读后倾吐的需要,加深学生对于诚信的理解,并在课后将自己的理解付诸于实践。
七、、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够,没有较好地体现语文新课标的特点。本课的题目是“诚实和信任”,“诚实”和“信任”应并驾齐驱,而在我的教学中,更多地体现了“诚实”,对于“信任”只是点到为止,没有较好地深入,偏离了文章的主旨。这些都是我在授课中出现的不足,还需进一步的 改进。
八、说板书设计
首先板书课题,然后在学习生字词部分板书生字词。
19、诚实与信任
chéng zhàng suì liàng chāo
诚 障 碎 辆 超
lí bì zé jì zhǐ
厘 毕 责 寄 址
诚实 故障 毕竟 责任 陌生
后悔 歉意 环顾 居然 联系
说课稿 篇8一、说教材
由于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是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我先安排了数的组成的复习,这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数的组成,另一方面为学习口算和笔算做准备。学生对 20 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已掌握,在此基础上学习整十数的加、减法是不会有太大的困难。
二、说教学目标
1、 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掌握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
2、巩固数的组成概念,渗透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渗透加法交换律。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的口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够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口算。
说教学思路: 先通过复习“数的组成”和口算上学期学过的计算,导入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通过主题图展示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 激发学习兴趣,要求他们根据情景提出数学问题,从中选出:求一共有多少本?还剩多少本?逐一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并解答。 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和减法计算,将 30 和 2 合起来,计算 30+2 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 个十和 2 个一组成 32。把 30+2 改成 2+30 那又怎样算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 4 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 进行全班交流。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先通过摆一摆,再算一算,请学生仔细观察后,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 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接着比较练习口算。让学生知道把加数的位置交换时,它的结果是不变的。
然后分组游戏:做一 做的第 2 题:谁先吃到玉米?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口算:看谁算得又对又快。最后做谁错了,请你帮他 改过来,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计算的自我检查能力。
五、教具、学具准备
有关例 10 的主题图、口算卡片、小棒等。
六、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师生进行“数的组成””的练习。3 个十和 2 个一是( ) ,5 个十和 8 个一合起来是( ), 46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8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1、教师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看见大家特别爱练字,利用主题图进行演示:老师给大家发练字本,你看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请问同学们: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将学生带入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习兴趣,这样的问题设计主要是为了不束缚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培养他 们经常思考、提问的意识。从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 (1)教师表扬学生爱动脑筋,真是一个爱提问题的好学生。 (2)选择一个问题问:一共有多少本?应该怎样计算? (3)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4)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同桌的讨论) (5)反馈讨论结果。 [让学生看图列式,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进行加法计算,将 30 和 2 合起来,计算 30+2 的结果,是依据百以内数的组成:3 个 十和 2 个一组成 32。]
3、教师问:现在我们知道老师有 32 本练字本,拿走2本,还剩多少本?请学生列出算式,学生口答,教师板书:32—2 =30。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进行减法计算,再依据减法的含义,从 32 里去掉 2,计算 32—2 的结果,可以依据数的组成知识,32 里面有 3 个十和 2 个一,去掉 2 个一还剩 3 个十,就是 30;还可以这样想: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3 个十和 2 个一加在一起 就是 32,从 32 中减去 2 个一,就剩下 3 个十即 30。]
4、如果老师把 30+2 改成 2+30 那又怎样算呢? 教师板书:2+30= 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在 4 人小组中发表自己的意见,最后由学生发表意见,进行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是利用加法的含义来计算,也可能是交换 30 和 2 的位置来算,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通过交流,起到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作用。]
(三)运用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1、做一做的第一题。 先摆一摆,再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 请学生独立摆小棒,摆出相应的算式,再列式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运用操作,让学生尝试练习,是注重“动手实践”的过程。]
2、做一做的第 2 题:谁先吃到玉米?(分组游戏) 教师先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香味, 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 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 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 就可以吃到玉米。 (游 戏规则:四人一组,小组长做熊妈妈,其他同学做小熊,熊妈妈分给小熊 3 张口算卡片,谁能答对了就可以吃到玉米。) [通过有趣的故事,把学生带入游戏情境之中,利用游戏进行口算练习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全班学生都参与到愉 快的活 动中。通过这个练习,可检验学生对本课知识掌握的程度。]
(四)小结。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学生自己起来说一说) 本节课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让学生从中提出数学问题,符合小学中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认识规律,还培养了学生观察、联想,思维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让每个学生有机会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培育了学生的自信心,也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文档为doc格式